核心提示:5月31日,北京通州區國土局、張家灣鎮農委、城管、治安巡防等部門共200余人聯合行動,突擊強拆一名叫“逸仙種植園”的違規農家別墅。此前,通州區曾下發拆除令,但未能看到開發商有自行拆除的迹象。
多部門聯合執法對違建進行強拆。
強拆前,工人將還未用的建材裝車運走。
拆除現場。
京華時報6月1日報道 昨天,一輛巨型鏟車把通州區張家灣鎮枣林莊村一名叫“逸仙種植園”的違規農家別墅群徹底鏟倒。100余棟耕地上盖起來的小院在鏟車的巨爪下,紛紛倒地,成爲今年以來通州區政府強拆的第二個大型農家大棚別墅。
當天上午8點半,通州區國土局、張家灣鎮農委、城管、治安巡防等部門共200余人聯合行動,突擊強拆了該項目。據該項目工地一工人回憶,他們當時剛吃完早飯,全部圍坐在建成的屋裏玩牌,等待包工頭要工錢,突然發現穿着城管制服、治安巡防制服的人成群結隊把工地全部圍住。在控制了現場後,鏟車開進,有幾個穿城管制服的人開始拿着擴音機講話,勸退工人。
“我們開始不肯搬東西,但鏟車已經發動,把房子一片片強制撂倒。”包工頭張偉革說,萬般無奈下,他讓手下四五十名工人趕緊行動,搶出屋內的鍋碗瓢盆。
記者趕到時,已是中午12點半,鏟車已經鏟倒大半的院落,工人們圍坐一團,眼神呆滯,旁邊散落着剛剛搶出來的被子、床單、鍋碗瓢盆,現場一片狼藉。正西方向,鏟車還在不停地撓動着爪子,把剛剛刷上新漆的房子一片片推倒。
據現場負責拆除的工作人員介紹,他們是奉市國土局的指令負責突擊拆除,此前沒有透露任何風聲。不過,他表示,通州國土局曾經在今年5月份發出過拆除令,但至今未能看到開發商有自行拆除的迹象,因此,最終選擇了強拆。
該負責人表示,強拆之後,政府不會對開發商進行任何補償,也不會對業主進行補償。對于被破壞的耕地如何修補,他表示“暫未接到通知,只是在依法強執”。
據了解,在強大的鏟車面前,工地上的工人逐漸散去,部分農民工開始“自救”,主動拆除剛剛安裝好的鋁合金門窗、地板,有些人甚至登上屋頂卸瓦、搬磚,以盡可能地保住原材料,減少損失。
下午2點,100余棟違規房全部倒地,鏟車完成任務後被拖走,留下的是一棟接着一棟的廢墟,工人們栖息的工棚最終也未能幸免。
(本文來源:
京華時報 作者:夏命群 周民)

工人趕緊將衣物從屋裏搬出。
■現場
農民工要找開發商討說法
老張是“逸仙種植園”工地上的農民工,去年從東北來京後一直在工地上幹活。昨天的場面讓他陷入困境,“工錢是拿不着了”,老張喃喃自語。
他說,工地從去年年底開始就建建停停,一會兒說要拆,一會兒又聽說能扛住。在這種一驚一乍的情況下,100多棟別墅慢慢“長”起來。看着自己一磚一瓦建起的房子瞬間成了廢墟,老張使勁跺腳。
在強拆現場,記者看到,老張一個人呆坐在一個角落,無聲啜泣後偷偷地捡起一片碎瓦揣入兜中,“我要拿這片瓦去找開發商討說法”。
■觀察
關鍵是如何恢複被占耕地
違規別墅在一聲令下後徹底倒地,留下的是成片的廢墟,而廢墟之下的耕地卻無人認領,成了強拆之後的最大受害者。
記者認爲,占用耕地固然違法,強拆也是合理合法,但是,在整個執法背後,應該有一套更爲完善的辦法,來拯救傷痕累累的土地。
土地沒有錯,卻總是被人修修補補。如今,更是打上了條條框框的地基,水泥地面遍布其中。如果有關部門認爲強拆是最終的結果,那麽執法的目的並未實現,被破壞的耕地便成了另一種“無言的結局”。
■及时新聞背景
今年4月份,北京市國土資源局下達封殺令,要求各區縣政府全部拆除違規農業生態園,停止占用耕地,對于變相搞房地產開發的單位和個人將追究刑責。5月份,京郊各區縣政府紛紛酝釀大面積的強拆對策。
(本文來源:京華時報 作者:夏命群 周民)